大家猜猜【香包】有多久的历史了?
它历史可悠久啦,约3000年哦!

早在战国屈原的《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就是当时的香料。扈和佩有披和戴的意思,意思是把香草的披戴在身上。

香包,古代称“香囊”“香袋儿”“荷包”。它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汉)除臭——(唐宋)装饰——(清)寄情,有些地方的新娘亲手做一两百个香包,赠送给小孩子们佩戴,希望他们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会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近代)求吉祈福,驱虫避邪。

香包材料如下

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扎染的反面朝外布片对折,按照“锁边缝” 针法缝制红线标注的两条边,针迹的宽度为5mm。
步骤二:待两条边缝合完毕后,将布料翻至正面(即针迹在内部)。


步骤三:香料装入袋中,将开口处向内翻折5mm,用指甲加深印记,并注意图示中的两条红色虚线为90度上下交叉。
步骤四:皮绳打结备用。
步骤五:按照“密缝” 针法缝制红线标注的两条边,当缝到一半处时,将皮绳打结处塞入香包,注意在缝制到皮绳处,可来回加固两针,待皮绳固定完毕,再继续密缝直至结束。



如今社会和医学不断发达,香包的含义和功效已经慢慢被大家所遗忘,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体验能够体会到传统香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情趣和其中的温馨。

其实香包的制作方法还有很多,如三角香包,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探究一下它是如何制作的。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香包作品拍照投稿,(文件名以“学校+班级+姓名”命名)
6月28日前发送到邮箱519559839@qq.com。我们将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相关展示。上传形式(作品照片1-2张、个人与作品合照1张),期待大家的作品!

编辑:朱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