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湿热是什么?就是体内有湿气的同时又多了一点热邪

湿气产生于脾,在体内郁积得久了,就会化热,形成湿热。脾把湿热炼化出来,紧接着,它会向上游走到肺,除了肺,湿热还容易去到哪里?我告诉大家,去到肝。

所以体内有湿热的人特别容易口苦、容易痛风、容易有各种难言之隐,比如白带异常、阴囊潮湿等等。再结合肝经循行图来看,路线刚好吻合。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这个时候可以吃上一点二妙丸,如果湿重于热呢?就得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给大家说上一张方子,三仁汤

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银翘散和桑菊饮一定有不少朋友听说过。

这些家喻户晓的名方就是出自吴鞠通之手。吴鞠通不光医术精湛,为人呢也十分低调,别人夸他颇有建树,他谦逊地说这钻研医学呀就像是钻木,前人已经钻了九分,我不过是在这九分的基础上贡献了最后一分力量而已。

再说回三仁汤,大家不要以为三仁汤只有三味药,它实际上有八味药组成,有一首很有意思的小方歌,是这么讲的:“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说的便是三仁汤。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把这首方歌拆开,就是三仁汤的组方:

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白通草、竹叶、厚朴、滑石、法半夏。

三仁汤的妙处在于它是从上中下三个部分来把湿热逐个击破。

上焦,也就是心肺这一块儿,由杏仁把守。我们知道肺与大肠是相通的,就是说这两条经络是相通的,如果把肺想象成一个茶壶,那大肠就好比是壶嘴。

杏仁宣肺气,杏仁把壶盖微微打开,壶里的水顺着壶嘴流下得就很快。说白了杏仁的作用就是让上焦的水湿往下走,通过肠道排出去。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白蔻仁守住中焦,中焦大体可以认为是脾胃。

白蔻仁的身份除了是药材,它还是一味香料。芳香的药,能让脏腑恢复活力。脾胃被水湿困住以后,一天到晚呵欠连连,提不起精神,但是呢一闻到白蔻仁的香味,立马就清醒了。脾胃一旦恢复运转,那湿气自然就少。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下焦的湿气要怎么办呢?这下焦的湿气呀最好的出路就是让它从小便而去。诶,薏苡仁就派上用场了。薏苡仁煮水,煮好以后基本上没什么药味,但是它喝下去以后呢就能淡渗利湿,可以把身体里一些黏黏稠稠的湿浊淡化,然后引入膀胱经,通过小便排出去。

因为清的是湿热,所以这里用的是生薏苡仁,生薏苡仁带点凉性,炒过以后要温和许多。

也有医家把这一过程概括总结为:宣上、畅中、渗下。

好,接着往下看。通草的作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通。通草的地方在哪里?就在三焦。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也是气机运行的通道,通草负责把三焦打通,古医书上说:“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这样一来,水火气机就能畅通无阻。

滑石,古人对它的描述是“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涤荡六腑之热。”意思是说,滑石能把上中下三焦的湿热之气通通排出去。

厚朴可以行气,让气机动起来,一方面气行则湿化,另一方面湿气聚集在三焦,也会影响气机的运行,所以在祛湿的方子里加一点气药是很有必要的。

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半夏在这里可以防止湿热化痰,半夏是化痰良药,效果非同凡响,这一点毋庸置疑。

竹叶清热,主要是通过小便把热气带出去。

说实话,这里头的药材大多很平淡,没有大苦大寒,但是呢组方又很严谨,有自己的排兵布阵,对此,清代名医徐大椿是这么评价的:“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

三仁汤做到了。

三仁汤清热祛湿,适合湿大于热的情况,湿要多一些,热呢有那么一点苗头,但没有很重,这一类型的人舌头一伸出来,舌质红,舌苔白薄腻,同时小便短黄。

如果热比较重了,还要再加金银花、连翘。

赞(0) 打赏
免责声明:
文章名称:《三仁汤 (三仁汤的组成)》
文章链接:https://www.shmeishi.com/archives/2607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投稿或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与站长联系进行删除。
TIPS: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