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乌海市建于1976年1月10日,是内蒙古继呼和浩特和包头之后的第三个地级市。乌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开通,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始得到大规模开发,在原桌子山矿区的基础上,乌海地区开始勃兴,由于煤炭资源的支撑,从原来一片荒滩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2、乌海,是一个称为“被太阳神照耀的地方”,这个叫法源于那幅著名的“桌子山太阳神岩画”。桌子山岩画,属于阴山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桌子山岩画以人像岩画居多,并伴有大量动物和狩猎的场面,所以桌子山岩画的价值不可估量,对研究人类文明演变有重大作用。

3、四合木,蒺藜科,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种之一,为强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多生于石质低山,沙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

4、乌海博物馆,2004年9月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其布展陈列,摈弃了以往单纯平庸的地方历史性陈列,突出了乌海文物——远古化石、山石岩画、边疆要塞的三大特色,采用了跳跃穿珠式的方法。其基本陈列,第一单元“沧海桑田——亿万年来的生命演进”,第二单元“大漠天问——千秋呐喊的无字天书”,第三单元“紫塞风云——百世不朽的历史壮歌”。

5、老石旦位于乌海市,比较出名的是煤炭资源,老石旦煤矿隶属于内蒙古桌子山煤田,老石旦煤矿附近出土的老石旦硅化木是亚洲最长的硅化木化石。长42.6米,根部直径0.87米,地质年代为石炭纪至二迭纪。老石旦镇是典型的工矿城镇,80%以上居民是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公司职工及其家属。

6、乌海市境内群山环绕、戈壁、荒漠、沙漠、草原分布期间,地质地貌的多样性也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乌海市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结合部,是西北风情独特的区域。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区域,黄河穿境而过逾百公里,由南向北顺流而下,沿途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河心岛。

7、乌海机场,位于乌海市以北15公里处,建设等级为3C级规模飞行区,是中国民用支线机场。同时,乌海飞机场还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人工增雨基地,担负着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境内共11个旗县区的人工增雨任务。另外还可在飞播造林、防凌防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8、胡杨岛,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的黄河河心中。黄河在此段地形复杂,呈现与其它地段异然不同的风貌。此处上游贺兰山与桌子山两山对峙,水流湍急,河中三岛并列,其中最大的岛上遍生胡杨树,故名胡杨岛。岛上现已初步建起了各种古式、现代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设施多处。

9、蒙古族家具博物馆,位于乌海,集研究、教育、欣赏于一体,通过“史海勾陈”、 “民俗奇葩”、 “艺苑撷珍”、 “文化交流”四个单元来展示蒙古族传统的家具精品。多数为清末民初的蒙古族家具,主要有衣柜、板箱、方桌、轿子、饮食用的器皿、捕猎用的工具和蒙古族贵族头饰等。

10、位于乌海市的蒙古族家具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蒙古族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珍藏了近600余件蒙古族传统家具,年代为清早期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等,基本上代表了内蒙古西部民间家具的特点与风格。蒙古族美术家乌日切夫和杨·巴雅尔依托该馆藏品编著而成《蒙古族家具》一书。

11、阿尔巴斯山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北起杭锦旗巴音恩格尔苏木,中跨乌海市,南至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主峰桌子山,蒙语名乌仁都喜山,意为铁匠铁砧子,因山顶平似铁砧或桌子而分别得名。海拔2149米,是鄂尔多斯高原最高点。山中矿藏丰富,以煤为最多,还有铁、铅、石灰石等。

12、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目前属于4A级景区,是乌海市的一大特色。乌海市和书法结缘,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有一批来自京津沪的建设者,由于矿区文化生活单调,而潜心于书法。 1985年,中国书法函大在海勃湾矿区设立分校,之后几年,乌海书法教育得到广泛普及,数十年下来,有一批爱好者书法技艺日臻纯熟,书法艺术终成乌海市叫得响的名片。

13、乌海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展馆,可同时展出作品6000余幅。艺术馆建筑以正方形为主,以著名的桌子山岩画代表作“太阳神”图案覆盖玻璃穹顶,形成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其独特的“天圆地方“的建筑结构,显现出宏伟的气势,并与艺术馆的主题相得益彰。

14、乌海煤炭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乌海因煤而兴的历史专题性博物馆。在其兴起的这一历史过程中,煤炭工人表现出了“创业、奉献、争先”的乌海精神,即太阳神精神。回眸历史,弘扬精神,使“乌海煤炭博物馆”成为乌海市一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一处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爱我家乡”教育的理想场所。

15、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满巴拉僧庙,是百年蒙医高等学府。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是自治区首家独立的蒙医药博物馆,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博物馆分馆。馆内设满巴扎仓演示厅、医学曼唐教学展厅、蒙医文献展厅、蒙医历史文物展厅以及蒙药展厅5个展区,陈列展品1810余件,展品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至今。

16、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藏品有蒙古文《甘珠尔经》及蒙医药古籍文献400余函、教学“曼唐”80幅、蒙药浸制标本200种、蜡叶标本200种、动物标本20种、矿物标本40种、珍贵药材20种、蒙药材干标本200种、蒙成药50种、《蒙药正典》原图磁盘600张以及“蒙医方剂数据库”“蒙药查询系统”“蒙医曼巴扎仓3D角色动画”等数字化系统。

17、民俗博物馆,是乌海市红色收藏爱好者、自主投资建成的以红色收藏、民俗收藏为主的非营利性私人展览馆。该馆占地600余平方米,拥有3000余件红色收藏品、照片万余张、毛主席塑像2尊,万余件民俗文化收藏品。该馆不仅免费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排练和演出场所,还定期为广大红色收藏爱好者和民俗收藏爱好者提供免费的收藏知识培训。

18、乌海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交汇处,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乌海就广种葡萄。进入新世纪以来,乌海市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葡萄酒博物馆位于乌珠穆主题公园内,是一座以传播葡萄酒文化为主题,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博物馆。

19、乌海的葡萄酒博物馆,主要以乌海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为中心,将展览内容分为:神奇富丽的乌海、乌珠穆之路、葡萄酒与世界、葡萄酒与中国、葡萄酒与乌海、品味葡萄酒六大部分,重点向参观者展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发展在乌海经济转型发展、城市绿化美化、文化品位提升、人民生活改善等各个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

20、桌子山岩画应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作品,从岩画的内容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这里的岩画除了太阳神和人像外,主要是动物,唯独没有植物。太阳神岩画,是北方游牧民族太阳崇拜的具体体现,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人们渴望太阳也是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

21、岩画,被称为是人类最早的画布,世界上人面形岩画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乌海市的桌子山岩画群,乌海市正在逐步加大力度保护这一珍贵遗产。这里已经先后发现了多处岩画:召烧沟岩画、苦菜沟岩画、后摩尔沟岩画、苏白沟岩画等。从岩画的内容看,多为人面像、动物、狩猎类图形,已被建成博物馆加以保护的召烧沟岩画还是一处神奇的祭祀岩画组。

22、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古地理环境,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特别是古老残遗植的“避难所”。

23、乌海葡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中国葡萄栽培区中,乌海地区属于第三区-中温区一个独立的栽培区。所产葡萄含糖量高,酸度适中,色泽鲜艳,香气浓郁,病虫害少,无农药污染,品质极佳,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奖。乌海葡萄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黄河中上游欧亚种葡萄优势栽培区。

24、新中国成立时,大漠戈壁的乌海地区只有居民410人,1958年“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拉开了乌海地区大开发建设的序幕。几代新老移民在荒漠戈壁滩上,以“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英雄气概与城市精神,才共同开发建设成了今日现代化的靓丽乌海。乌海目前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造了极端干旱荒漠地区国土绿化的奇迹。

25、海勃湾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乌海市境内。工程左岸为乌兰布和沙漠,右岸为内蒙古新兴工业城市乌海市,工程距乌海市区3km,距110国道仅1 km,距包兰铁路乌海火车站3 km,下游87 km为已建的内蒙古三盛公水利枢纽。“乌海本无海,海从天上来”,项目建成后,一夜之间“沙乡变水国”,昔日“大漠煤城”变为“大漠湖城、水上新城”。

26、乌海湖,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于2013年12月底蓄水形成,总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8.5倍、宁夏沙湖的2.6倍,因在乌海市境内,海勃湾区和乌达区之间而得名。项目建成后,黄河两岸形成了集湖泊、岛屿、沙漠、湿地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27、乌海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39度线上,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葡萄含糖量极高,乌海的葡萄酒是内蒙规模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乌海被世界沙漠葡萄酒联盟确定为:世界沙漠原生态葡萄酒之都,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永久举办地,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评奖地,世界沙漠葡萄酒联盟宣言墙永久存放地。

28、乌海的建设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拥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一座草原特色鲜明、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城市。乌海是一个新城市,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乌海人一般都是从其他地方搬来的,因为乌海是西北和华北的结合部,所以这里的美食风格各异,特点显著。乌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他一点都不排外,相反他还十分包容。

29、2018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正式提出打造“内蒙古味道”旅游美食品牌,以提升自治区餐饮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作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内蒙古味道·乌海 6 滋味”,发布于2018年9月,具体包括“乌海湖鱼鲜、乌海炖阿尔巴斯羊肉、乌海烧烤、乌海葡萄、乌海葡萄酒、乌海酒庄菜”。这成为乌海美食中最具有城市个性和风格的味道。

作者介绍:
刘如江,80后,经管畅销书作家,重度地方文史爱好者,资深品牌策划人,有12年之久的从业经验,与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战略规划部之间的合作,超过10年,还曾服务过内蒙古正大等知名企业。其本人出版的经管类专著,有6本,线上、线下,受益人数过百万,代表作有《你的项目靠谱吗》《微智慧:公司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