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仁面 (仁面子)

暑热之时,市场上会卖一种绿色像李子的小果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它的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人面子。不过,它的别外一个别名,你肯定知道:仁面、银莲果、银稔等。

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总喜欢弄些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在没有菜的日子里用来送饭。豉油泡人面子便是小谷的最爱,夏天送饭必不可少。

仁面 (仁面子)

↑豉油泡人面子,来,张嘴吃~~(冰一下

爷爷种树 孙子吃果

岭南人食用人面子可谓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述:“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入面、乌榄。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余年世离其利。”

文中的“面”就是人面子,这是一种奇树,载种极易而结果甚难。

果苗种下不浇水不施肥即可长大,但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生长数十年才能挂果,挂过果之后的树即年年可有收获。所以民间言其爷爷种树、孙子吃果。

仁面 (仁面子)

极其酸的果子成美食

未成熟的人面子是青绿色的,表面有5根绿色小软刺;成熟后会自动掉落,果实呈黄色,甜甜的,软软的。

未成熟的果子也可以生吃,但是极其酸,没多少人可以整颗吃完,但是硬硬的耐保存,于是就有了人间美味“豉油腌人面子”的出现。

仁面 (仁面子)

↑未成熟时表面有5根小软刺。

仁面 (仁面子)

↑成熟的人面子软软的不适合做凉果。

仁面 (仁面子)

↑人面子是时令果子,嘴馋想吃要趁早。

市场上常卖的腌制人面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用豉油和白糖腌制;另外一种只用白醋和白糖腌制,味道各有千秋,在小谷眼里都好吃。

小时候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偷吃好几个,在没啥零食的年代,小小的人面子总能满足小小的食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胃寒或者有胃病的朋友要少吃,因为人面子是伤胃的。

仁面 (仁面子)

↑白醋版人面子凉果。

人面or鬼脸?

文玩界有一种菩提子叫鬼脸菩提子,指的就是人面子的种子。究竟是“人面”还是“鬼脸”,大家看图自行感受吧。

仁面 (仁面子)

↑果核还有点像超人?

果核轮廓像人脸,上面有5个明显的小圆圈,像眼睛和嘴巴,好像人面鬼脸都说得过。

仁面 (仁面子)

↑剥开果肉露出诡异的人脸,空洞的大眼睛正在注视着看文章的你 。

板根现象

岭南特有的人面子树,也有热带雨林里高大乔木常见的板根现象,这是它们适应成长环境的突出特征之一。

在热带雨林里,丰沛的雨水带来强烈的淋溶作用,溶解带走可溶性矿物,土壤只有薄薄一层十分贫瘠。因此,大多数树木的根都长在地表,可以很快吸收土壤表层的营养,但这也导致了“站不稳”的问题。

仁面 (仁面子)

↑人面子的板根,细心观察跟其他树根确实是不一样。

于是板状根就进化而来了。板根从树干基部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斜向入土,形状像木板,并以负重的一侧最为发达,有增强支持地上部分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除了人面子,像榕树、望天树、银叶树等乔木植物都具有板根。

仁面 (仁面子)

↑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板根更为夸张

赞(0) 打赏
免责声明:
文章名称:《仁面 (仁面子)》
文章链接:https://www.shmeishi.com/archives/425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投稿或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与站长联系进行删除。
TIPS: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